匯保電磁炒貨機:香飄全疆的“建歌”牌炒貨,產(chǎn)自烏市城郊一處高高的臺地上。還未進廠,香味來迎。走進廠區(qū),烏魯木齊炒貨廠廠長陳建平陪著我們走訪炒作流程,各種口味的瓜子先浸泡在一個個方形的池中,一段時間后攤薄晾干就可送進機器翻炒,然后就是包裝。 拿起一袋灰色的包裝,上部“建歌”兩字上方有一個圓形商標(biāo)圖案,圓形中間兩山之中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兩葉幼苗。中部印著一朵大大的向日葵,下部描繪著古代制作瓜子的傳統(tǒng)流程圖。兩側(cè)寫有“國家合格評定質(zhì)量達標(biāo)放心食品”、“全國質(zhì)量信得過產(chǎn)品”。 陳建平一來烏市炒瓜子,一炒就是10多年,這與浙江老家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有關(guān),諸暨阮市炒貨廠何止成百上千,他們紛紛走南闖北,大炒瓜子。 怎樣才能擁有自己的炒貨王國?他分析市場行情后認(rèn)為西部還是尚待開墾的處女地。于是,他從西安出發(fā),沿著古絲綢之路,每到一地就直奔炒貨攤了解市場情況。走訪20多個市縣,來到烏魯木齊,走完市場后,就輕輕地對烏市說了一句“就你了”,內(nèi)心比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還高興。因為烏市各大市場的瓜子銷量要比走訪過的其它市縣大幾陪。這天正好是考察日期的第28天。 他迅速趕回浙江,用高利貸貸來44萬元錢,并帶著新婚妻子潘燕華,晝夜兼程趕到烏魯木齊,在烏市租下了兩間房和一處100多平方米的場地,搭建起油毛氈蓋就的簡易棚。“什么都自己干,砌鍋、安裝、接電、搭棚,整整化了一個多月時間,夫人粉嫩的雙手開始結(jié)起了老繭,但潘燕華安慰自己的丈夫,“沒什么,把基礎(chǔ)打好了,好日子就在后面。” 沒有錢,第一次進了5噸貨,試了三噸半,成品還沒有出來,陳建平后背一陣陣發(fā)涼,每噸瓜子18000元呀。那時炒的是南瓜子,人家的瓜子為什么中間鼓鼓的很好看,自己的為什么炒制前后一個樣?一次次跑到公用電話亭打電話,向家鄉(xiāng)的父老鄉(xiāng)親求教。一邊討教,一邊實踐,自己的瓜子終于也鼓了起來,主要在于鹽的多少,鹽少瓜子多就鼓不起來,鹽多瓜子少就會鼓起來。解決了瓜子的飽滿問題。但隨之而來的炒好的瓜子色澤不呈金黃,于是他一次次調(diào)整炒貨機的轉(zhuǎn)速,太慢太快都不好,每分鐘39轉(zhuǎn)剛剛好。這樣一試就試了3個月時間。至于銷售,陳建平的瓜子皇帝女兒不愁嫁,因為他的炒貨只要一上市,就銷得特別快。 陳建平說,最苦的還是收貨,南瓜子收購要上東北,挑最便宜肯定又是最慢的列車,行程需要六天五夜,賣一張草席,晚上座位底下就成了自己的臥鋪。到一個地方倒車,只要火車站不驅(qū)趕,火車站就是自己的旅館。黑龍江除了黑河漠河,其他縣市他都到過。一次他在火車站咳嗽了一聲,火車站工作人員馬上過來罰款,因為趕車沒有時間與他們理論,只好拿出20元一罰了事。陳建平說,20元夠我吃好幾天飯,而且交的還是冤枉錢。 后來不炒南瓜子了,他也就不再去東北,但凡是收購瓜子杏仁,定得親赴現(xiàn)場。他說,瓜子質(zhì)量主要在于原料,原料不好一切無從談起。一次新疆氣溫降到零下39度,9級寒流,陳建平趕到北屯收葵花子,17噸貨物,陳建平拿著探針一袋袋地捅,一粒粒地看,整整兩個小時,他的帽子和臉全部變成白白的。 當(dāng)記者問陳建平是否這樣一直炒下去,37歲的他想得很多,雖然自己每年的瓜子銷量三五千噸,杏仁超千噸,成了名符其實的新疆“炒貨大王”,但他想把自己的品牌做到全國去,不僅做自己的瓜子,還做新疆的紅棗、核桃、葡萄干、八達木,因為新疆有著全國最好的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。他正在考慮,也正在努力。不知這次他要出去考察多少天?準(zhǔn)備考察哪些地方?我們期待著,愿他的好夢成真!